守正创新 奋楫笃行
平阳县精神文明建设展新颜
平阳县文明中心主任 林 聪
平阳县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以“文明创建”为主攻点,找准“迎亚运”契合点,抓好“道德选树”“乡风文明”“文明实践”发力点,形成了稳扎稳打的工作态势。
平阳昆鳌大道-文明塔 陈尔杰摄
?。ㄒ唬┩平虼唇ǎ梦拿鞒晌鞘械咨?。
一是多维度践行,促进“文明养成”。落实动态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城区主次干道、商场广场、学校、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2023年开展督查1500余人次,下发督办单320多张,促成1136个施政问题得到落实整改;依托“平阳文明创建随手拍”小程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发现问题53175个,整改51573个,整改率近97%;开展“文明好习惯21天线上打卡,亚运吉祥物等你拿”等100多场活动,不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二是全方位攻坚,夯实“文明之基”。投资15亿元,提升建成区7条道路改造,改造5个老旧小区,打造2个未来社区;在51个重要路口创新增设“小蓝道”,助力非机动车安全文明过路口;通过“科学规划、线上审批、弹性经营、指挥监管”等方式“摊归点”,让地摊经济与城市文明相融共生;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提升、市场环境提序、“治四乱”等专项整治,处理乱停车28693起,清洗89处点位“小广告”,整治乱堆乱放点4309处。
三是高品质建设,打造“文明示范”。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打造“浙礼塘河”“十里碧溪”“情怀溪山”三条县级乡风文明示范带,助力县域“点带结合”“带带联合”发展,推动乡村高品质建设、城乡高程度融合;培育全国、省、市级文明村分别为1个、3个、11个,创成市级文明村、文明示范村分别为11个、3个;完善移风易俗“10条新规”,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有效解决基础治理问题。
(二)坚持精准高效,文明实践汇聚人心。
一是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探索“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工作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文化驿站等基层文化阵地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全县各级文明实践站、所阵地,开展“浙风十礼”“文艺进万家·文明助共富”“我们的节日”“敬老、助学、助残”等主题实践活动,2023年已累计开展活动2.2万场次,参与人数30万人次。
二是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创新“志愿服务管家”模式,以“有礼小区”“礼遇商铺”为基础,志愿队伍为牵引,群众需求为向导,推进基层志愿服务精准化;培育全县志愿服务十大品牌,其中“托起山区孤寡老人幸福梦”“用服务慰藉英雄”“清官也断家务事”等志愿服务项目在温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夺得了两金一铜的历史性佳绩,“云端守护—脚步丈量山区,情暖孤寡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在浙江省志愿项目大赛中获得铜奖。
三是打造“浙江有礼”典型示范。针对“浙江有礼·四个一百”典型展示活动做好建设工作,开展有礼街区、有礼小区选树建设,推动水岸枫庭小区、九凰小区等有礼小区打造,在全社会形成“有礼”的浓厚氛围;积极培育典型示范,我县水岸枫庭小区、曦龙广场善粥阁列入省级有礼典型展示名单。
?。ㄈ┥罨裱α浚赖略睾裰参滞?。
一是“学文明”贯穿始终。实施“四级最美”选树机制,挖掘培育选树宣传各类“好人”和道德先进典型,全年选树省、市、县级好人分别为5例、13例、77例;建立健全道德典型礼遇帮扶机制,推出“寻访道德模范·5万大奖征集线索”,给予推荐者5万元重奖;动员乡镇党委书记、县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慰问道德模范,登门送去“道德模范之家”牌匾;成功举办两期平阳好人发布会和第五、六届县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二是“种文明”处处开花。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开展民俗、经典诵读、体育健身和志愿服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8.8”诚信日和“9.20”公民道德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有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激发群众对于传统节日的感召力;在各级媒体开辟的“德润平阳”“里仁为美”专栏,乡镇部门的两微一端,村居的宣传栏,持续不断宣传各级“最美”的典型事迹,彰显对道德模范的礼遇、帮扶和关爱。
三是“育文明”滋润童心。全面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传承红色基因”、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乡镇、学?!翱酆萌松谝焕圩印敝魈馐导疃哺牵姥〕隹汕?、可敬、可信、可学的新时代好少年30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10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成5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鳌江东鳌村、萧江沿江村被列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标准化建设试点打造;评选出10所县级文明校园、3所市级文明校园。
平阳县城城东文化中心、市民公园
2024年,我们以“强城行动”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目标,积极培育“浙江有礼”平阳县域特色品牌,全面推进平阳文明程度整体提升,筑牢新时代文明基石。
?。ㄒ唬┙糇ァ耙惶踔飨摺?,城市品质提质增效。谋划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必创必成的要求,推进全域创建、常态创建、全民创建,力争在全省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创建,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八大创建”任务,按照“每月一主题、月月有行动”进行专项攻坚,全面提升创建水平;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细胞创建工作。
?。ǘ┐蛟臁傲酱笃放啤?,夯实文明创建基础。进一步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落实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通过编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标准手册,建立县、镇、村三级师资库,成立会组织、乐帮扶、愿助教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志愿者教师队伍,开发涵盖12个类型的课程体系,自主开发“春泥e学堂”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实现各级阵地联动共享;在“浙礼塘河”“十里碧溪”“情怀溪山”三条乡风文明示范带引领下,推进“德治”融入基层治理,打造具有平阳特色的德治品牌“榕德之家”“榕议事”,再挖掘2条“商业性”“红色革命”示范带,全力打造物质精神双富有的县域样板,促进全域乡风文明提升。
?。ㄈ┩平叭救诤稀?,文明实践常态长效。以“文明实践+”模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各领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文化驿站等基层文化阵地深度融合发展,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文化凝聚力量为目标,科学统筹县域宣传思想文化阵线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人员共管、设备共用、活动共办”的机制;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开展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基层文化阵地健康发展,促进各基层文化阵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和发展。